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对于“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4-02-03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
1.陈旧的传统文化,阻碍着个人与社会的发展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变是唯一的不变。人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变文化事物与观念,才能促进社会与个人的发展。然而许多腐朽的传统文化,不符合当前的社会环境,本应消失在历史洪流,却仍被某些人大肆弘扬,"女德班"教女孩压制自己的意见来迁就丈夫的要求,"易经大师"收费上千为恐慌的人送去价值五元的"保命符",重男轻女思想使得许多女孩出生便被遗弃。可见,这些人的行为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危害,陈旧的传统文化,对于我们来说,并不值得全盘接收,否则必定危害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重拾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传统文化热是好事,是我们过去经济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文化现象,但是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交融的实践中,要注意别让传统文化的糟粕,毁了我们的现代化生活。
2.外来文化入侵,中国传统文化处于危机
我们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在复兴道路上曾一味的引进西方的文明产品,不仅引进了他们的器物文明,还引进了他们的思想文化。然而,在追求现代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不成功,反而衍生出一种集体焦虑,造成了过去我们对自己传统文化产生了否定以及对外来文化的过分崇拜。
根据调查,50%以上的大学生对京剧并不感兴趣,仅有四分之一的小学生知道"文房四宝"指的是什么。又有调查发现:在大学生中,传统文化的观念淡薄现象非常常见,小学生中、文化爱好也比较西洋化;在关于节日的抽样调查中,除了儿童节,孩子们最喜欢过的是圣诞节,然而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喜欢过春节。上述一系列调查,让我们看到了传承了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脆弱性和危机性。
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正在被外来文化不断入侵。我们能够做什么,如何改变现状,成了我们日益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取精华、去糟粕、批判继承
1.吸收各家之长,才能推动社会更快进步与发展
现在的世界是个开放的天地。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建设,都要向社会开放。世间万物,万物相通,生生不息。联系是一切事物、现象、过程所共有的客观的、普遍的本性,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吸收各家之长,才能更快地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吸收的外来文化未必都是消极的,有些吸收的外来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很大的。五千年来,中国对外来文化的吸纳一直在持续进行。佛教文化自东汉时期传入我国;唐代时伊斯兰文化还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这既体现在服饰文化上,也体现在生活文化上;近现代的鸦片战争通过大炮“送”进了西方文化,但也使中国近现代开始被逼到了开眼界看世界的地步。这些文化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客观的推动作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如果妄自尊大,过于保守,必然会使文化僵化、停滞和落后只有从外来文化的优秀元素中汲取营养,才会具有生命力,变得更丰富、更博大。
2.不论内外,去除糟粕,批判继承
资本主义曾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文明,创造了优秀的文化成果。然而,即使是在资本主义创造的文化里,也会有大量的腐朽文化。
在外来文化中,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价值观,都在腐蚀民族的灵魂,成为消蚀民族意志的精神"鸦片"。对待外来文化,应"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拿来’之后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而在民族传统文化中,也存在着一些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糟粕,如封建的等级制、家长制、一言堂、男尊女卑、官僚主义等等。只有将这些糟粕文化去除,批判继承民族文化,才能使之发扬光大,真正让民族传统文化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前进的精神动力。
三、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
1.创新能使中国传统文化展现璀璨生命力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人类实践具有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创造性地实践活动对于文化的提高、民族的盛衰都有重要意义。只有不断对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创新,才能使其焕发生命活力。
针对传统文化不被年轻人感兴趣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积极创新,将看似与我们遥远的传统文化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如许多文化类的综艺节目的播出,就对传统文化焕发生机与活力,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华诗词大会》等文化节目,得到了众多青少年的关注和拥护。而各大电视台也围绕着各种文化门类,以多样的呈现方式开创了文化综艺的新形态,让多元文化走入大众的视野。《中华文明》采用国漫动漫的方式,以历史谜题作牵引,引导观众在文献资料中发现文物线索;《诗画中国》通过绘画、诗文等形式,带观众畅游诗歌的海洋;《遇见文明》将古琴、钢琴、瓷器和玻璃器等12组中西文明的代表性符号汇集在一起,通过学者的解读,向观众展现出灿烂的人类文明。
文化综艺赢得年轻人的喜爱,有相当重要的原因是创新。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人类实践具有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创造性地实践活动对于文化的提高、民族的盛衰都有重要意义。只有不断对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创新,才能使其焕发生命活力,赢得年轻人的关注。
2.创新时要站在人民的立场
文化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站在人民立场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曾说:"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
文化创新成果要服务于民;也要由人民来评判文化创新的成果;文化创新的勃勃生机,要从民间来;文化创新活动,也要广泛地吸引百姓参与到活动中来。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四、总结
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文化糟粕的侵蚀,要见招拆招,对于好的文化,要能吸收则吸收,能传承则传承;对于不好的文化,则一定要摒弃。同时,为了保持优秀文化的生机活力,要进行积极地创新。在创新时,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坚持以人为本,不闭门造车,才能促成优秀文化的长久发展。
作者:卢朕南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
  • 中西对比下郑和航海的再思考
  • 作者为中国海洋大学学生,在学习《海洋与传统中国》课程后,对“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并分享感悟。
  • 02-03
  • 水产科研诗三首
  • 作者为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学生,学习科研过程中创作出三篇诗,并在平台分享。
  • 02-03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