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寒假社会实践团队篇 | “探寻文物故事,领略文化传承”

发布时间:2024-03-07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团队成员及实践地点
团队成员:
队长:温芯(22法学)
队员:樊蓉(22法硕) 马荃蕊(21法学) 孙素萍(21汉教)
实践团队:西安工程大学人文学院“探寻文物故事,领略文化传承”实践团队
实践地点:重庆三峡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院、安徽芜湖市博物馆、陕西青铜器博物院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展示国家形象,就是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当今世界,软实力成为影响我国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因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优秀文化,是我们全社会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实践主题的指引下,“探寻文物故事,领略文化传承”实践团队探寻文物故事,在实践调研的过程中,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第一站  重庆三峡博物馆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探寻文物故事,领略文化传承”小分队的樊蓉同学寒假参观了重庆三峡博物馆,领略三峡文化,体悟三峡精神。
    在讲解员的讲解下,樊蓉同学了解到了巴渝文化的起源;抗战时期里那些人物的伟大故事和红色精神。
     而城市之路中的三峡精神最让其印象深刻。樊蓉同学表示:“对于三峡两个字的认识和记忆,更多的是从新闻上看到这项世纪工程的伟大和举世瞩目。或是历史上很多的文人墨客对于三峡风景的赞美诗篇。
但当真的进入这个展览参观的时候,深深地被“百万移民”故事所震撼和感动。这里全面细致的讲述了关于三峡工程、三峡百万移民的故事。”
尤其是在了解到三峡库区累计139.75万人的举家迁移和全面安置。大家知道所谓的“搬迁”问题,其实是世界级的难题,况且涉及百万民众之多。我们知道也只有在中国这样的事情才可能发生,并且能够成功的完成。
这项工程是从国家战略角度的顶层设计,但成败的关键在移民。看着展馆内留存的历史文件,尤其是看到那些祖辈都生活在这里人,响应国家号召携妻带子举家搬离到完全陌生的地方,一定是百感交集。看到迁移至新的地区后,当地的一些信件与文件,想象着他们一开始融入新的陌生的地域一定也会有困难和不易。第一次全面的了解这样一段历史,才发现原来三峡移民精神如此的可歌可泣,堪称伟大。
樊蓉同学表示,正因为如此,因我辈都应该学习三峡精神,即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向三峡人致敬!向三峡人学习!
 
 
 
 
  安徽省博物院
 2023年2月,伴随清晨第一缕晨光,“探寻文物故事,领略文化传承”小分队的马荃蕊同学来到了安徽省博物院,追寻徽风皖韵,映照历史华光。
在这里,马荃蕊同学学习了安徽省的历史文化,深刻了解了其建筑造型沧桑厚重,感受江淮文化的韵律与千百年来的发展,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博物馆中的民俗展览区,更是让人深入了解了这片土地上的民俗风情。那些精美的绣品、古朴的陶器、别致的木雕,都让人惊叹不已。这些物品不仅仅是生活的点缀,更是江淮人民的精神寄托。例如,徽州三雕中刻画有老人教化、客到徽州、梅竹君子等人物和场景,揭示了徽州普通百姓的生活情趣、生存智慧。无论是那古老的历史遗迹,还是那丰富的民俗风情,都让我深刻。
江淮文化,如同长江与淮河的交织,既有北方的大气磅礴,又有南方的细腻婉约。徽州的建筑布局中,“天人合一”是徽州人对古村落布局的追求讲究自然山水与人文气息的和谐,注重规划布局与自然环境的融合,遵循“枕山、面水、聚合、朝阳”的堪舆理念。体现了古人超凡脱俗的智慧。
马荃蕊同学认识到,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这份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所提到的文化不仅仅是一种表面历史沉淀的展示,更是一种内在精神的迸发。只有怀着关注与敬畏的心来触碰文化、用心品读,才能从如此的角度,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安徽芜湖市博物馆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物是沉淀的记忆,是先人留下的智慧结晶。今天,“探寻文物故事,领略文化传承”小分队的孙素萍同学来到了芜湖市博物馆,走进山水毓秀,体悟皖江明珠。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孙素萍同学进入芜湖市博物馆,城市元素和历史印记随处可见。站在人字洞遗址场景前,可以聆听欧亚大陆悠远的文明回响。
大工山铜矿遗址能够见证中外冶金史上的奇迹,感受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它们虽历经沧桑,但依旧散发出神秘的光芒。每一件青铜器都讲述着一段古老的故事,那些精致的纹饰、独特的造型,无不展现了古人的智慧与匠心。冰肌玉骨的繁昌窑青白瓷,可以领略南唐官宦生活的精致优雅;漫步十里长街,能够体验明清时期八方来集的熙攘繁华。
身处其中,我不仅能了解闻名遐迩的浆染技艺,还能观摩到名冠中外的芜湖铁画。每一幅芜湖铁画都是艺术家们倾注心血和智慧的结晶,通过他们灵巧的双手,铁板被赋予了生命和灵性从山水画到花鸟画,从人物形象到传统器物,每一件铁画都彰显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雄浑与细腻。
这次参观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文物的魅力。它们不仅仅是冰冷的物件,更是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站在这些文物面前,我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博大。同时,也让我更加珍惜和重视文化的传承。
孙素萍同学认识到,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应该多多走进博物馆,与这些文物近距离接触,聆听它们背后的故事,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魅力。同时,我也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能够肩负起传承文化的责任,让这些宝贵的文物永远流传下去,将文物背后的中国故事传承下去。
 
 
 
 
 
 
 
 陕西省青铜器博物院
2024年1月,伴随新年的第一场初雪,“探寻文物故事,领略文化传承”小分队成员温芯前往陕西省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追溯周礼历史 感受青铜文化。
“看中国,来宝鸡”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国家一级博物馆。建筑面积3.48万平方米,馆藏文物12000余件(组),其中一级文物120余件。宝鸡,古称陈仓,位于关中平原的西端。三千年前,周人来到这一块土地,滚滚紫烟升腾在周原大地,一条条铜锡合金的巨流,浇铸出大量的青铜器。因而自汉代以来,青铜器不断出土,其数量之巨,精品之多,铭刻内容之重要,均居全国之首,被誉为“青铜器之乡”。
在踏入青铜器博物馆的那一刻,仿佛走进了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世界。每一件青铜器都不仅仅是冷冰冰的金属制品,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载体,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温芯同学依次参观了青铜之乡、周礼之邦、帝国之路和智慧之光四个展厅。在讲解员深入浅出的讲解下,了解了宝鸡悠久的青铜历史和周朝礼制下的辉煌盛世,深刻体会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了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
在宝鸡有这样一句话,“看中国,来宝鸡”,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在博物馆里有一件青铜器叫“何尊”,也是镇馆之宝,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也就是我国名称的由来。
在这里,青铜器不仅仅是展示的对象,更是一种教育和启示的手段。温芯同学深信,青铜器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收藏和展示的地方,更是一个文化的传承之地。这里汇聚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是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该来学习和感悟的地方。探寻文物故事,它们都是烙印在国人血脉中的文化基因熔铸了华夏子民坚不可摧的共同记忆与民族身份。
 
 
 
 
 
结语:
“探寻文物故事,领略文化传承”团队成员地域跨越重庆、安徽、陕西用心体会并记录下蕴含历史沉淀的一梁一柱、一碑一刻、一砖一石,我们实地探寻文物探究背后的故事,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文明生生不息,思想与时俱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总揽全局,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在举旗定向、正本清源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守正创新、开拓进取中展现新气象、迈向新征程。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面向未来,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号召:“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弘扬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探寻文物故事,领略文化传承”实践团队 来源:投稿
  • 智助“银”旅调研团赴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市开展线下调研活动
  • 智助“银“旅调研团进行适老化视角下高铁购票状况社会调研活
  • “拾忆”追光服务队开展老兵红色故事寻访工作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