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倾听民声,改进设计:文创产品设计稿实地考察,为创意产品注入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4-04-01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至若春和景明,万物复苏,眼下正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要问这个春天最火的泉州元素,莫过于蟳埔女和簪花围。从“簪花兔”到赵丽颖,蟳埔女头饰簪花围刷爆各大社媒平台,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许多游客慕名前往体验“流动的花园”。不仅是爱美的女士,不少男士、网红男博主们也纷纷“尝鲜”,甚至当地不少男居民,也加入从业队伍中。
  我们梳理发现,簪花+马面裙等“新中式风”正流行,为文旅、时尚等行业,起到了促进消费、带动产业发展的新力量。泉州蟳埔村依托此优势正加速转变产业模式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图 1:赵丽颖(右)与黄丽泳(左)
“把浪漫戴在头上。”福建泉州簪花的走红,最早始于2023年明星赵丽颖的一组“簪花”照片,明星效应持续发酵后,让原本以渔业为主要经济收入的泉州蟳埔村,成为了新晋热门打卡点,这套用美丽妆造承载文化传播的流量模式,通过明星效应加持国家级非遗,在各社交平台掀起打卡热潮,男女老少争相体验。据泉州文旅发布的《2024春节旅游报告》,今年春节,泉州蟳埔簪花围成为游客体验最多的非遗民俗。
事实上,2023年,簪花就已经走红,并成功带动泉州当地文旅,根据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数据显示2022年国庆假期全市共接待旅游人数415.22万人次,同比增长193.8%;实现旅游收入35.24亿元,增长438.2%。据新华每日电讯此前报道,蟳埔社区旅游业的爆火,面积仅3.8平方公里的村子日均客流量达几千人次,节假日更是达到上万客流,每家每户平均增收约有30%以上。
  蟳埔村的簪花影响力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更重要的是它推动了簪花文化的传承。可以将传统簪花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更多样化的簪花产品。这样一来,簪花的传统价值得以传承,也满足了现代人对簪花的审美需求。
  于是在春光明媚的2024年3月29日,由“何以泉州?向簪花去。”团队全体成员组成的考察团抵达了泉州蟳埔村,正式开启了为期数日的实地考察活动。此次考察的核心目标是进一步深化和改进以蟳埔簪花为主线的泉州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图 2:挑战杯团队成员抵达蟳埔
  在此之前,我们了解到蟳埔村是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东海社区的一个小渔村。这里的女人们头上常戴着鲜花做的漂亮的簪花围,头发在脑后梳成圆髻,髻中横穿一支“骨髻”,插上几朵五颜六色的鲜花,再盘上几串四时鲜花,嫣紫姹红、争芳斗艳。她们和惠安女、湄州女一起并称福建三大渔女,蟳埔女人头戴“簪花围”这一习俗的起源,众说纷纭。一说是源自宋元时代遗留下来的阿拉伯人的风俗,也有人说自汉代中国就有这种风俗,并举了历代的相关诗词来论证,比如泉州地方戏曲高甲戏《桃花搭渡》的唱词中就有“四月围花围,一头簪两头重”的字眼。这里还有别具特色的民居“蚵壳厝”。虽然距离现代的物质生活近在咫尺,但她们仍然虔诚地传接着祖辈们世代沿袭的生活模式。
  挑战杯团队一行首先参观了蟳埔村的多个簪花店,与店主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店主们纷纷表示,蟳埔簪花作为泉州非遗文化的代表之一,深受当地人的喜爱,也吸引了大量的外地游客前来体验。然而,他们也提到,目前市场上的文创产品虽然种类繁多,但真正能够体现蟳埔簪花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的产品并不多见。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蟳埔簪花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力和市场需求,考察团还特意走访了多位到蟳埔村体验簪花的旅客。
 
 
 
图3: 来自泉州惠安的游客     
 
       
     
 

图 4:来自宁德的游客                        


图 5:来自上海的旅客


图 6:与当地孩童交流
   这些旅客来自世界各地,他们对蟳埔簪花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赞不绝口,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和意见。比如,有旅客认为,现有的文创产品可以更多地融入一些现代化的设计元素,以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的目光;也有旅客对我们的文创产品本身提供了一些改进意见比如东西双塔耳坠整体可以设计的更加细长,不会显得佩戴者脸大等问题。以及对于簪花围花签的建议是可以采用在花签上采用多样化字体,为文创产品增添一笔文化底蕴。还有旅客建议,可以开发一些与蟳埔簪花相关的互动体验项目,让游客在亲身参与中更深入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文创产品中蟳蜅女手办画框得到了大众的喜爱,几乎每位旅客都对这款文创产品赞不绝口,初步的蟳蜅女画框平面设计图片也可以应用在多个产品中比如在已有的文创产品冰箱贴上、扇子、笔记本封面等等。从上海过来旅游的两位女生表示,如果蟳埔有售卖冰箱贴或者画扇一类的文创产品,会考虑走的时候买上当纪念;宁德来的两位男生表示可以把粘土相框做的更贴合泉州本地特色,让人一眼就能领略到泉州的美和强烈的文化底蕴;当地的小学生表示,如果可以融入一些卡通元素会更吸引眼球……

图 7:走访已有的蟳埔文创产品
  在收集了大量来自不同人群的反馈后,挑战杯成员们对如何进一步深化和改进蟳埔簪花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思路。团队表示,将把这些宝贵的建议和意见融入到未来的产品设计中,努力打造出一系列既具有传统特色又不失现代感、既符合市场需求又能展现泉州文化魅力的文创产品。同时我们实地了解到,蟳埔村簪花文创产品凤毛麟角,只有几家在售卖,市场潜力巨大,我们找准突破口快准地设计出系列产品进行初步调研,与当地售卖店进行沟通意向共同合作。但是传统的蟳埔簪花在款式与样式上显得有些单一,难以满足现代女性对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因此,我们可以结合时尚元素,进行创新设计,开发出更具现代感的簪花产品。这样一来,既能保留传统的制作工艺,又能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
通过保护传统工艺,注入创新元素,以及发展旅游产业等重要举措,蟳埔簪花仍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此次实地考察活动不仅为“何以泉州?向簪花去。”团队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和市场信息,也为他们未来的文创产品设计指明了方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看到更多以蟳埔簪花为灵感的优秀文创产品问世,为泉州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簪花很美、泉州很赞。”这是不久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泉州、丰泽文旅的赞誉。一年来,泉州丰泽簪花围强势“出圈”,火遍大江南北。“游蟳埔、戴簪花、美自己”已然成为文旅市场的“顶流”,是很多来泉游客的必选项。丰泽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瞄准长远,苦练内功,持续打造城市IP,共赴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星辰大海”。
  从去年初的赵丽颖簪花写真,蟳埔民俗文化村突然收获流量密码,火爆出圈。无论是节日还是日常,每日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街头巷尾每天都能看到“移动的花海”。数据显示,春节期间,蟳埔民俗文化村游客数超过36万人次。
蟳埔花米文化馆的秀珍奶奶年逾花甲,但依旧保持早起的习惯。“好在年轻时讨过海,习惯了半夜两三点起床。”从海里“上岸”做起簪花围生意后,秀珍奶奶忙碌异常。她边和伍敏婷说着,边往炉子上架壶烧水,迎接当天第一拨预约客人的到来。那双常年浸泡海水、布满裂痕和厚茧的双手,在簪花围时却格外灵巧,速度惊人,“最快时3分钟就能盘好一个发髻,高峰期200多人,一天下来这双手就没停过”。
簪花带来的热度为蟳埔村当地催生了系列化产业链,花米文化馆所在的这条小巷长不过百米,“簪花围”霓虹灯或是LED字牌不时映入眼帘,拐出巷子来到主街,文化艺术中心、新概念餐厅、民俗体验馆、工作坊、簪花铺、海鲜店、小吃店、研学基地、摄影写生所、采风创作基地、文创园等招牌随处可见,铃声、吆喝声此起彼伏,店门前摆放的海货和鲜花奇妙又和谐。


图 8:当地一家簪花体验店
  高峰期单日客流量超4万人次、车流量日均5000辆次、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20%,小卖铺的月租金从1000多元涨到4000多元,旧厝的月房租从2000多元涨到6000多元……当“人从众”的场景被具象成一个个数字,这场从“花”中被唤醒的“火”也变得更加直观。
  当地居民收入也翻了好几番,连带着丰泽区周围的经济也稳步上升,丰泽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主办了“海丝丰泽·非遗簪花·遗产保护”专题研讨会。会上指出应该从交通通行、住宿民宿、卫生环境、旅游服务等方面完善簪花文旅基础配套设施”“建议建立完善的蟳埔女服饰民俗艺术文化的标准及配套标准体系”“可以聚焦‘吃住行游购娱’服务体系,持续加大蟳埔簪花文化的传播与新媒体宣传力度”……。
  簪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扬光大至关重要。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保护力度的加大,簪花市场的潜力将进一步释放。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下,蟳埔簪花必将焕发新的生机,继续为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文化的传承。

                                                                                                                                                      ——泉师纺服学子(文:张锦秀 詹颖 刘心语     图:高雪 蒋诗瑶)
 
 
作者:“何以泉州?向簪花去。”挑战杯团队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返家乡”社会实践|当“石榴籽”遇上“粉笔头”,“四有”
  • 倾听民声,改进设计:文创产品设计稿实地考察,为创意产品注
  • 衡师经管学院“雷锋精神树新风,文明创建齐行动”  义演志愿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